柳暗花明有妙方,问“菌”能有几多愁
发布时间:2022-02-15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982

一、弧菌简介:


弧菌 (Vibrio)属于细菌界,变形菌门,弧菌目,弧菌科,弧菌属;是一种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弧菌一般长0.8~3μm、宽0.5~1.5μm,无芽孢和荚膜,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


弧菌广泛分布于河口、海湾、近岸海域的海水动物体内。目前弧菌有91种,由于普遍具有一定的噬盐性,所以在偏向有盐度的水体中分布居多,对有盐度的水产养殖品种也危害更大。



图1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致病弧菌:


1、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哈维氏弧菌是一种在海洋中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于1963年被发现,不能够形成荚膜,无芽孢,能够产H2S,能够发出荧光且生活需要氯化钠,是常见的海洋动物致病病菌。在TCBS培养基上能够形成较大且边缘平滑的黄色菌落。

哈维氏弧菌一般流行于夏季,主要感染对象是对虾、虹鳟、大西洋鲑、牙鲆、黑石斑鱼和大菱鲆等。目前发现哈维氏弧菌致病相关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溶血素、外毒素和脂多糖等胞外产物。哈维氏弧菌的鞭毛除了运动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大部分细菌的致病作用是从吸附开始的,黏附素和受体是参与黏附的主要物质。黏附是弧菌感染的第一步,它对侵入宿主细胞并有效发挥毒素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溶藻弧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不产生内孢子,无荚膜,嗜盐嗜温、兼性厌氧,在TCBS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凸起、光滑、边缘整齐。该菌广泛分布于河水及海水中,且数量在各弧菌之中占首位。

溶藻弧菌能够使大黄鱼、石斑鱼、大菱鲆等致病,夏季多发,发病鱼的主要症状是运动能力下降、皮肤暗灰、鳞片松散并且会伴随体表溃烂,解刨后会发现肝脏、肠壁毛细血管和消化道等充血、充水的明显症状。

溶藻弧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宿主所在环境于菌体本身的关系。研究表面,来源于健康宿主的溶藻弧菌与来源于发病的溶藻弧菌菌体间存在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二者在TCBS培养基上行成的菌落形态不同。溶藻弧菌的致病因子主要包括外毒素、内毒素、胞外蛋白酶类、粘附素和摄铁系统等。溶藻弧菌通过这些致病因子对宿主集体细胞产生损害以及对新陈代谢产生干扰。



3、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副溶血弧菌是于1953年被日本学者Fujino从食物中毒患者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一种弧菌,其菌体为稍弯曲弧菌或多形态杆菌,无芽孢与荚膜。副溶血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河口及海湾,兼性厌氧,嗜盐嗜温,最适生长温度30~37℃,能够发酵葡萄糖、甘露糖,不能利用蔗糖、乳糖发酵,因此在TCBS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呈蓝绿色,边缘不整齐,表面有隆起、湿润不透明。

副溶血弧菌流行于夏季,可导致贝类、甲壳类、鱼类等发病。发病的虾类主要表现为红腿病或者烂鳃病,进食减少或者停止进食、运动活力下降,有的会伴随肠炎症状。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溶血素、Ⅲ型分泌系统、粘附因子、鞭毛和铁摄取系统等。溶血素是副溶血重要的毒力因子,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耐热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其中TDH具有直接溶血活性是副溶血重要的致病因子,能使多种红细胞发生溶血,因此临床上往往通过检测TDH基因来判定是否为流行株。



4、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鳗弧菌为有鞭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温度高于40℃或无氯化钠时不生长。化能异养,于TCBS培养基上培养24h可形成黄色菌落,而后慢慢转变成绿色。

鳗弧菌引起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也是第一个被鉴定的鱼类病原菌,可引起鳗鲡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发病鱼体表有明显出血现象,鳃苍白、皮下组织水肿、眼球突出、肠道膨胀并且充满粘稠液体。鳗弧菌主要是经过皮肤或口腔摄入感染鱼体。据证实,鳗弧菌可引起鲑鱼、虹鳟、鳗鲡、香鱼、鲈鱼、鳕鱼、大菱鲆、牙鲆、黄鱼等50多种鱼类发病。鳗弧菌的致病过程包括吸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等步骤。鳗弧菌的感染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皮肤、鳃、侧线以及肠道等。目前已经发现毒力因子有鞭毛、铁捕获系统(铁是细胞色素及过氧化氢酶的组成成分,为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外膜蛋白、蛋白酶和溶血素等。

 

弧菌种类

环境条件

TCBS培养菌落颜色

哈维氏弧菌

嗜盐嗜温、兼性厌氧

黄色菌落

溶藻弧菌

嗜盐嗜温、兼性厌氧

黄色菌落

副溶血弧菌

嗜盐嗜温、兼性厌氧

蓝绿色菌落

鳗弧菌

嗜盐嗜温、兼性厌氧

黄色菌落转绿色

 


二、弧菌的特性分析


1、弧菌既耐低温,又耐强碱,在较高温度和偏酸性条件下,又使其很好的快速生长环境,在水中存活时间又长,在海水中可以存活1-3周;这些特性决定弧菌在养殖水体中,很难全部杀灭,只能通过控制其数量来减少养殖品种的感染和发病。


2、弧菌是兼性厌氧菌,越脏的水体弧菌越容易成为优势种群,养殖水体一般富营养化严重,决定了弧菌比较难以消除。


3、弧菌本身对营养需求不高,除了表现对碳源(比如甲壳类的残骸、糖等)比较偏好以外,并没有很强的单一营养依赖需求。



三、对虾弧菌病的特点

对虾弧菌病频发,以100-500头/500克规格对虾居多。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


1、症状轻者:部分对虾食线不清晰,肝胰脏颜色变淡;身体微红,鳃发黄,零星掉苗。


 

图6


2、症状较重者:多数虾开始出现食线不清晰、断肠或空肠,肝胰腺发红,鳃发黄;多数池子提料台会发现数尾死虾,活虾摄食不佳,个别池子掉苗严重。


图7


3、症状严重者:多数池子都严重掉苗,病虾空肠空胃,部分虾肠道充满黄色脓液,鳃部发黄或腐烂,肝胰脏肿大、发红;病死虾清捞不及,活虾摄食不佳。



图8



四、弧菌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所述的弧菌生长条件和特性,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做出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的原则有两个方面:

①调整好水质环境,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控制弧菌数量;

②提高养殖品种的活力,保证机体各个方面的健康,降低发病几率;

水体弧菌超标,是由水体环境决定的;养殖水体中后期,有机物染污明显增多,伴随的BOD(生物耗氧量)和COD(化学耗氧量)也都在增加,TOC(总碳)相对较高,这就很适宜弧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水体环境如何调节就是关键:换水,在目前大环境情况下已经大部分行不通, 而且换水并不能改善最差的底部环境 ,且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和外源水体不佳的风险(新的病源、有毒物质、有害藻类、寄生虫等);此种情况下只能加大动保的使用量来有效调节养殖水体的整体环境;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的,换水和动保结合更好。


具体的预防措施:


1、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

立体消毒,杀灭养殖水体弧菌:碘3-5亩·米/瓶,于傍晚泼洒消毒水体,然后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2-3亩·米/袋消毒24小时后及时补充有益菌。


2、补充益生菌

根据“以菌抑菌”的“空间论”,消毒后要及时补充有EM菌或者复合芽孢,否则,以弧菌的生长速度,等消毒效果过后,弧菌会很快反弹。有实验表明当水体的有益菌含量超过弧菌等有害致病菌的30倍时,可以有效预防弧菌的感染。

许多民间养殖高手大多都是坚持前期就开始用菌,有实验表明,水体后期的耗氧主要来自于水呼吸和有机质耗氧,前期控制好有机质的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能够有效降低缺氧风险和增强效果。


3、内服保健产品

内服中草药+保肝类产品,全天投喂,连续5天。

内服保肝和调节肠道的产品,一方面调节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好了,即使感染弧菌也不易发病;另一方面有的产品本身对弧菌就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乳酸菌对肠道弧菌的抑制作用;中草药产品在保肝护肠的同时,也对弧菌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